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垓下之戰 |
-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四年八月,項羽、劉邦在滎陽、成皋已相持兩年多。項羽因腹背受敵,少食無助,被迫與劉邦訂立和,以鴻溝(古運河名)為界,東歸楚、西屬漢。九月,項羽按約東歸。
2019-06-16
-
以南陽盆地西連關中,南控江漢,北臨洛陽, 東連中原的位置,項羽在分封之時,并沒有分封給其他諸侯,而是想著和中原腹地一起,劃給自己做自留地。只是南陽盆地離項羽所依托的東楚之地太遠,當地軍民 對項羽并沒有東楚之民那樣的向心力。反是劉邦在從武關道入關的過程中,恩威并施的收取了南陽盆地的民心。
2018-12-12
-
劉邦趕緊向張良詢問反敗為勝的辦法。張良的對策是和韓信、彭越做一筆政治交易。
2018-12-12
-
霸王別姬的凄美愛情故事流傳千古,以楚霸王項羽和虞姬生死離別為題材創作的京劇《霸王別姬》,也可謂家喻戶曉。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個疑問,虞姬為何要自殺呢?為項羽殉情,這是毋庸置疑的。虞姬為何要為項羽殉情呢?這也很好解釋,她深愛著項羽,希望死后還能與項羽相遇,做一對長久夫妻。
2018-12-12
-
垓下之戰前期,從廣武山一線越過鴻溝向東追擊的劉邦本部大致10余萬,直到會戰后期與韓信、彭越、劉賈、英布五軍會師后總兵力才達到30萬。
2018-12-12
-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咸陽會盟天下諸侯,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殺了秦王子嬰,宣告天下:秦朝完了.然后分封天下諸侯,劉邦撈了個漢王,而齊國的田榮什么都沒有撈到,這兩個人十分不滿,所以項羽剛剛東歸彭城,劉邦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兵占領關中;而田榮殺了項羽分封的膠東王田市,趕走齊王田都,自封齊王。
2018-12-12
-
由于漢軍數次被項羽擊潰,劉邦每次都需要臨時拼湊出來一支新軍隊來與項羽繼續對峙,在戰備、士氣、后勤、訓練水平、軍官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戰力。簡單的說,漢軍雖然看上去聲勢浩大,但本質上卻是一群烏合之眾,只能勉強防守對峙。
2018-12-12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從太史公司馬遷筆下流傳下來的這蕩氣回腸2000多年的《垓下歌》聲,連同“霸王別姬”的凄美故事一起,在中華文化中牢牢地刻下了西楚霸王項羽這樣一個悲劇英雄的形象。
2018-12-12
-
巨鹿之戰是項羽一生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也是一場被寫入歷史教材的經典戰役。當時,項羽率領5萬楚軍,奉命前往巨鹿(今河北平鄉)救援被秦軍包圍的趙軍。秦軍有40萬人之多,戰斗力十分強大。其主帥章邯、副帥王離,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章邯更是剛剛打敗并殺掉項羽的叔父項梁,勢頭正猛。在這樣一支如狼似虎的軍隊面前,任何敵人都會感到恐懼,不敢主動挑戰。
2018-12-12
-
項羽作為不世之英雄,在秦末混戰的中原大地上,確實曾經憑借自己的勇猛和膽識,打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漂亮仗,尤其是彭城一役,以三萬輕騎兵,完勝劉邦組織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可謂四兩撥千斤,成為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2018-12-12
-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在廣武訂約,雙方以鴻溝為界,鴻溝以東歸楚,以西歸漢。九月,項羽率領楚軍東歸。劉邦則接受了張良、陳平的意見,率領漢軍進行追擊。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漢軍追至陽夏。漢將樊噲一舉拿下陽夏,俘虜了楚國的周將軍及其部下四千人。劉邦命令全軍停止前進,在陽夏以南駐扎。然后,派人聯絡齊王韓信和建成侯彭越,約他們在固陵合擊項羽。
2018-12-10
-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è 第四聲 附和,應和)之。
2018-12-05
-
對于霸王別姬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和司馬遷那樣一個震古爍今的史學巨匠,如果我們說這種悲壯形象完全是假的,是一次徹頭徹尾的虛假報道,可能人們會覺得不可思議、荒謬絕倫,認為除非是又出土了什么爆炸性的竹簡帛書才有可能做出這樣驚天動地的論斷。但其實這里什么新的史料也沒有,就從司馬遷《史記》的字里行間,只要不帶偏見地仔細尋覓,我們就完全可以把事情的真相還原出來。
2018-12-03
-
“垓下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與“漢族”的誕生有某種內在聯系。但由于《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這么一句述評,因而自《漢書》以來,對垓下之戰中的項羽及其將士的表現產生了諸多誤解。
2018-12-03
-
“垓下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與“漢族”的誕生有某種內在聯系。但由于《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這么一句述評,因而自《漢書》以來,對垓下之戰中的項羽及其將士的表現產生了諸多誤解。
2018-11-30
-
項羽被困烏江后,一是認為戰敗乃天意,遂自刎,還有一點,那就是死要
2013-07-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