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四年八月,項羽、劉邦在滎陽、成皋已相持兩年多。項羽因腹背受敵,少食無助,被迫與劉邦訂立和,以鴻溝(古運河名)為界,東歸楚、西屬漢。九月,項羽按約東歸。
2019-06-16
-
以南陽盆地西連關中,南控江漢,北臨洛陽, 東連中原的位置,項羽在分封之時,并沒有分封給其他諸侯,而是想著和中原腹地一起,劃給自己做自留地。只是南陽盆地離項羽所依托的東楚之地太遠,當地軍民 對項羽并沒有東楚之民那樣的向心力。反是劉邦在從武關道入關的過程中,恩威并施的收取了南陽盆地的民心。
2018-12-12
-
秦二世二年,楚懷王兵分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并承諾,先攻占關中者,就封關中王。
2018-12-12
-
劉邦趕緊向張良詢問反敗為勝的辦法。張良的對策是和韓信、彭越做一筆政治交易。
2018-12-12
-
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軍與起義軍項羽部隊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最后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爭中消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2018-12-12
-
韓信歷史上被稱作“兵仙”,絕非浪得虛名。劉邦給了韓信、張耳三萬老弱病殘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馀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
2018-12-12
-
《史記黥布列傳》也沒有項羽解圍巨鹿俘虜王離的文字,而只說“項羽派黥布先渡漳水攻擊秦軍,黥布屢次得勝后,項羽才就率全軍渡河與黥布協同作戰。然后打敗秦軍迫使章邯投降。楚軍屢戰屢勝,各路諸侯軍隊逐漸歸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黥布能夠指揮軍隊以少勝多,使人震服。”所以,正確的結論是:項羽沒有包圍王離,也沒有擊敗王離。王離投降另有隱情。
2018-12-12
-
趙軍見漢軍已無退路,便傾巢出動。趙軍的士兵們有的在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有的去追逐韓信和張耳,簡直亂成了一鍋粥。而韓信、張耳進入河邊陣地,則率軍拼死奮戰,抵御趙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2018-12-12
-
巨鹿之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今河北平鄉)發生了一場重大的戰役。由項羽率領的數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領的40余萬秦軍在巨鹿展開激戰,這場戰爭是兩軍的決勝之戰。在項羽的指揮下,楚軍和義軍贏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
2018-12-12
-
趙軍謀士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正面堅壁不戰,用一部分兵力繞到敵后切斷漢軍糧道,使韓信“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最后前后夾擊,一戰而擒韓信。但陳余卻是一名崇尚正面攻擊的古典派軍人,拘泥于“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而疲,不應避而不戰。他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刻板地遵從兵書上“十則圍之,倍則戰”的公式行事。
2018-12-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