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學者分析:三國赤壁之戰,曹操慘敗,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對于曹操為何集最豪華陣營,率領當時除荀彧之外的所有偉大謀士和幾乎所有偉大戰將,率領幾乎可以能夠調動的全部23萬精兵,竟然被周瑜3萬人馬打得人仰馬翻,傷亡過半,從此無力南下,三國鼎立從此形成。然而,對于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慘敗原因到底是什么,千百年來,可謂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曹操不該連船;二是曹軍發生瘟疫;三是曹操太驕傲;四是周瑜太狡詐,不按常理出牌說;五是曹軍不習水戰。另外還有一個方面的理由一直成為大家認為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當時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之一郭嘉英年早逝,在赤壁之戰前離曹操而去,當時才37歲,否則,有郭嘉的謀略,赤壁之戰曹操一定能夠拿下周瑜,征服天下。因為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在驚魂剛定之際,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到此。”而《三國演義》中曹操對郭嘉的懷念更是了得,三哭郭嘉,一次比一次厲害,赤壁之戰后直言“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敗!然而,郭嘉如果真在,曹操真能在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嗎?丁丁不以為方面的理由作支撐。cGL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一是郭嘉謀略雖然了得,但他的謀略依然只適應北方。郭嘉作為曹操手下的五大偉大謀士之一,而且曹操也確實很相信他,但是,在五大謀士之中,郭嘉的謀略并不是最突出的,至少相比荀彧要差太遠,更何況,郭嘉的謀略依然有局限性,那就是他的謀略和其他謀士一樣主要適應北方戰局,郭嘉對于曹操來說,最大的貢獻在于打敗袁紹方面的官渡之戰及后來打敗袁紹殘余勢力的烏丸之戰,著名的《十勝十敗》就來自郭嘉之手。然而,大家發現沒有,郭嘉為何對付袁紹方面特別有信心?當然除了其偉大才能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郭嘉原來本就是袁紹手下的謀士,可惜在袁紹那里沒有得到重用,轉而投奔曹操,在荀彧的介紹之下才得到曹操的重用,郭嘉在打敗袁紹方面能夠大顯身手,那主要是因為郭嘉知道袁紹方面的長處和短處,完全是知已知彼,這才是郭嘉能夠在征袁紹時大放異彩的根本原因。更何況,曹操之所以能夠打敗袁紹,并非只有郭嘉的謀略,更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的謀略在內,是集大家的集體智慧。但曹操手下謀士有一個共同的短板,那就是離開北方戰局都不靈,根本原因是這些謀士都生活在北方,一直都在為北方各大軍閥賣力,所以,曹操征戰各軍閥,能夠做到知已知彼。現在,曹操南下,對付的是南方軍閥,曹操所有的謀士都不熟悉,這也是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時,曹操那么多偉大謀士集體失聲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熟悉南方的軍事情況,不熟悉就不能獻計,既然其他謀士都如此,郭嘉并不比其他謀士更偉大,即使不死,也不見得有什么驚人的謀略展現出來。cGL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二是郭嘉的謀略根本短板還在于陣前獻計,并無整體大局觀,也無礙大局的發展。但看郭嘉展現的謀略,主要是臨門一腳,屬于錦上添花,如戰呂布,在最后關頭是郭嘉的鼓勵讓曹操鼓起勇氣,終擒呂布;戰袁紹,根本的方面那就是親隨曹操,更是臨時獻計,更何況,對于官渡之戰,在《三國志》中的《郭嘉傳》中根本就沒有多少記載,只有匆匆一句“從破袁紹,紹死。”,所以,郭嘉在曹操最關鍵的官渡之戰中貢獻并不是很大,除了《十勝十敗》的謀略之外并無多少亮點。然后才在征烏丸時重點記載,但那是袁紹的殘余勢力,早已不堪一擊。所以,曹操帶著他同車、同床,在戰爭開始時能夠臨機變動。對于戰前對戰爭的布局并無多少顯現,如官渡之戰,對于戰爭的規劃那是荀彧的功勞,戰時的布局,那是荀攸的功勞。所以,曹操發動赤壁之戰,那也是一場并不亞于官渡之戰的謀略,需要戰前宏大的布局,這并非郭嘉長項,當時,曹操率領幾乎全體謀士,以郭嘉當時的地位,郭嘉又能夠有多少機會為曹操獻計,那是一個疑問,他的謀略能夠在整體上有多大作用那也是一個疑問,更何況赤壁之戰真下發生時只是一場遭遇戰,瞬間就解決了勝負,對于更擅長于臨門一腳的郭嘉來說,恐怕還來不及獻計就隨著曹操匆匆北逃了。所以,曹操發動赤壁之戰之所以失敗,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應該是荀彧沒有給他規劃和布局,因為這個時候曹操與荀彧的矛盾已經公開,根據《魏氏春秋》的記載,荀彧不再給他獻計,將準備給曹操的所有謀略都付之一炬了。所以,曹操規劃赤壁之戰時,雖然率領精兵幾十萬,但布局從開始就有缺陷,考慮不夠周全。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