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縣志》這樣記載: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中牟官渡(在今縣城東北3公里的官渡橋村附近),以弱勝強,打敗袁紹,共擊殺袁軍8萬多人,史稱“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一、官渡之戰的起因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建安元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縣,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進討袁術并將其消滅。接著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楊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袁紹的兵力在當時遠遠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建安五年正月,雙方在官渡(今中牟縣官渡橋村)一帶展開了長達八九個月的大會戰。結果,曹操以區區不到兩萬人的疲憊之師力克袁紹十萬大軍,“乘勝席卷,將清河朔”,將北方之地盡收囊中,完成了地區統一。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二、袁紹的得失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1、不懂因時乘勢,錯失良機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在權術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諸多環境因素,也只有這樣,權術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好比百姓深受洪澇之苦,政府乘機啟動水利項目,民眾自然不會反對。這就叫因時乘勢。袁紹的敗因,正始于不懂得這一點。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官渡之戰前,曹操兵發徐州攻劉備,田豐建議袁紹偷襲許昌(“舉軍而襲其后”),這無疑是個非常正確的策略,但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加以拒絕。等曹操回師,奇襲許都的時機已失,袁紹卻開始興師動眾討伐曹操了。田豐通過分析雙方兵力部署優劣,認為曹軍糧食不足,建議用持久戰跟曹操拼消耗,袁紹又不予采納,還把田豐關了起來。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諸葛亮在《隆中對》里曾提到:“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這個評價太客氣了。諸葛所謂的“人謀”,當指戰略、智慧而言。袁紹手下不缺智囊,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田豐、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領導不懂變通,一意孤行,跟神經病似的,可是謀士再多又有何用?焉有不敗的道理?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2、輕忽作用目標,輸于溝通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權術的作用目標是人,正確的溝通方式是第一位的。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當袁紹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議對策,孔融和荀彧之間的一段論辯特別引人注目。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孔融:“袁紹勢大,不可與戰,只可與和。”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荀彧曰:“袁紹無用之人,何必議和?”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孔融:“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何謂紹為無用之人乎?”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荀彧笑曰:“……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縱有百萬,何足道哉!”孔融默然。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荀彧原來就是從袁紹陣營投奔過來的,對袁營的情況最了解。其后袁紹陣營發生的一連串內訌,果然驗證了他的判斷:田豐在大戰前因直言忠諫被下獄,最終受逢紀讒言而死;審配在軍情緊急之際,將許攸子侄收捕下獄,逼許攸臨陣叛逃曹營;郭圖用讒言逼走了袁紹手下大將張郃與高覽。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實際上,戰事相持到十月,曹營已經絕糧,必須向后方的許昌緊急求援。但許攸一反叛,向曹操獻計火燒烏巢,整個戰局隨之翻盤,急轉直下。這是官渡之戰勝敗的關鍵所在。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的軍事失敗,顯然是權術的作用目標出錯了,人事上出了問題。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性格、喜好、弱點、工作作風等都不盡相同,區別是天上地下的。a3t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因而從組織運作的觀點來看,作為領導人在權術的設計使用過程中,應當考慮到每個作用目標的特征和特點,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加以團結捆綁,才能使團隊運作不至于失靈。 1/6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