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是三國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魏國的開國之戰,談起這場戰爭,人們津津樂道的往往總是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曹操的戰白馬,殺顏良、文丑,火燒烏巢等等,卻基本都忽視了這場戰爭的一個關鍵點。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這個關鍵點無疑為官渡之戰的關鍵之關鍵,可是一般史論對此卻居然大都會略過不提,這真是遺憾。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一向被人認為是庸碌之輩,其實他根本沒有那么弱。一個庸碌之輩要想成就那么大的氣候,這根本不可能,他在他那場聲名狼藉的官渡之戰中,其實有很多地方可圈可點。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就比如他在兵臨官渡之后的表現。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在官渡之戰的初戰,白馬之戰中,的確慘敗,但他在這之后,卻是接受了教訓的。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八月份在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數十里,距離曹營非常接近,這是依據官渡地形而設,取就近封鎖、壓迫之意。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到達之后,幾乎一個月沒動,卻不是怕,而是在準備后著。他當時曾讓士兵每人手持一根三尺之繩,說是綁曹操用,這固然是攻心之計,但也真沒因為白馬之戰的失利,就失去信心。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不動,這卻是曹操最為懼怕的,因為兵多將廣錢糧豐厚的袁紹拖得起,他拖不起,所以曹操在九月份就有了一次主動出擊。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他以為袁紹迷信,忌諱太多,會在兵家所忌的日食之日疏于防范,結果卻中了袁紹埋伏。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然而袁紹取勝,卻依舊沒有妄動,決不肯給曹操用奇的機會,而且他趁著這段時間,也已經部署停當,接下來就開始使用他的長項了。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紹的長水工兵,非常厲害,袁紹當初戰勝公孫瓚,用的筑城之法,就是這長水工兵搞出來。所以,這之后袁營里堆起的土山,架起的高樓,就曾讓曹軍苦不堪言,弄得他們出門打水、上個廁所,都得頭上頂個大盾牌。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其后曹操用春秋越國大夫范蠡之法,造了霹靂車挫敗袁紹,但是人家袁紹也還是有法。他們的長水工兵又整天挖地道,不斷騷擾,弄得曹軍日夜不得安寧。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曹操是兵法大家,對付地道的法子自然很多,袁軍當然占不到很大的便宜,可是既然如此,袁軍為什么還總是要東挖西挖,不斷挖,弄得像得了頑疾一樣呢?這當然都為了袁紹那拖延消耗的疲敵之計。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袁軍在此后很久的時間里,基本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一般認為袁紹不肯聽從沮授之言,采取持久戰略的說法,恐怕大可商榷。袁紹到底如何,不能只聽史家之言,而要看其具體行動和實際結果。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很顯然,曹操不久之后出現的斷糧困境,和軍心沮喪狀態,正是袁紹的這種戰略造成的。袁紹決不出戰,決不給你機會,一味只是拖延消耗,這才弄得曹操實在無法,有了撤退的打算。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曹操不撤危險很大,要撤,同樣也危險很大。因為他這一撤,就幾乎等于戰敗。兵敗如山倒,曹營中又人心不穩,袁紹大軍一旦越過官渡,那曹操很可能照樣死無葬身之地。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曹操即因此要寫信向足智多謀的荀彧問計。而他這一問,卻也包含很多意思。除了可退不可退,他一定還要試探一下荀彧的忠心。許都有無數反對曹操的人,許都是荀彧在守,汝穎士人一向以荀彧馬首是瞻,如果荀彧不忠,那曹操就連退路都會失去。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所幸荀彧的確非常忠心,他認為此時就是考驗雙方的關鍵時刻,誰先松動,誰就將敗,所以堅決不贊成后退。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曹操豪邁雄壯之人,他豈又能甘心就此退卻,弄得一敗涂地?以他此時對運糧官所言之“十五日內我將為你破敵”,似可推斷,畢竟此時后方的穩定異常重要,荀彧在后方的支持異常重要,他的問計倒可能偏向試探為多。于是曹軍在十月份后,就終于不再消極,開始連續不斷地出現一個個不同尋常的行動了。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斷袁軍糧道成了尋常慣技,終至于最后有了火燒烏巢之舉。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火燒烏巢,是底定官渡之戰的關鍵一役,那么現在問題就來了: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曹軍本來就打不起消耗戰,為什么曹操出兵襲擾袁軍糧道,非要等到自己彈盡糧絕,全軍上下都有崩潰之勢的時候,而不是起初呢?這豈非等于自殺?沒有許攸,曹操難道就不去燒烏巢了嗎?火燒烏巢的真正基礎難道只是許攸,真是許攸?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我們要回答這個問題,卻要先來看一下官渡地形。7f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官渡亦名渠水,或稱汴水,此即是古汳水所在。它西接滎澤,合汜水流入蒗蕩澤,再過長城便進入圃田澤,而這圃田澤卻是東西約五十里,南北約二十多里,蘆葦叢生,沼澤絕地,向來行人且避,更為行軍不便的。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