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軍與起義軍項羽部隊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最后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爭中消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iK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破釜沉舟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一說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巨鹿。二將渡河后初戰小勝,趙將陳余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一說為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斗終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iK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作壁上觀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鉅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后,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他統帥了。但在《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中,關于諸侯軍又有另一種說法:“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巨鹿秦軍,遂虜王離。涉間自殺。”按《張耳陳余列傳》所敘述,則諸侯軍僅僅在項羽與章邯的甬道護軍作戰時作壁上觀,待項羽進攻王離時,諸侯軍則參與了圍攻,俘王離、迫使涉間自殺,是楚軍和諸侯軍的共同戰果。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綜合了《史記》中《項羽本紀》和《張耳陳余列傳》的說法,表述為:“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iK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兩軍決戰章邯的軍隊駐扎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扎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于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咸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這時,陳馀也給章邯寫了封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后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北面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辟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于陽周。這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個人都予以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他們。iKK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諸侯一時并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庚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讓別人來代替將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將軍您在外時間長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而且,上天要滅秦,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誰都明了。現在將軍您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已成亡國之將,孤自一人支撐著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將軍您不如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南面稱孤,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個上算呢?”章邯猶疑不決,秘密派軍候始成,到項羽那里去,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扎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污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