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陸棄(歷史春秋網總編輯),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姓名】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婆媳矛盾,是一個自古以來不好處理的難題。現代人婆媳有矛盾,古代人其實也是一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婆媳之間的代溝,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二是婆媳之間爭奪對家庭的控制權;三是婆媳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感情寄托。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沒有分享的心態,沒有包容的境界,婆媳關系是不好處理的。古代與現代的歷史環境又不相同,處理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古代的婆媳矛盾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丈夫聽母親的,婆媳矛盾完全站在婆婆一邊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中國的古代,是一個尊卑等級非常嚴格的社會,對于女人來說: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一個家庭中跟男人相比,女人是沒有多高地位的,只有順從的份。但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孝”的國度,晚輩對于長輩,是講究絕對的“孝”道的。對于兒子而言,不只要孝父,還要孝母。所以對于媳婦來說,在家庭之中,首先要聽丈夫的話,“既嫁從夫”,同時更要聽婆婆的話,因為連丈夫都要“孝敬”婆婆,哪敢不跟著丈夫一同孝敬,做出違拗之事?在一個古代家庭,可見媳婦的地位是最低的。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說,在長年的家庭生活中,媳婦是靠“忍”字生活的,一直忍到婆婆去世,自己的兒女長大,自己熬成婆婆為止。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因為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所以當婆媳發生矛盾時,甚至這矛盾不可調和時,往往丈夫會站在婆婆一邊,即便是媳媳有理,丈夫也會無奈地選擇站隊站在婆婆一邊,因為這是“孝道”大于愛情決定的。《禮記》中有關于如何處理婆媳關系是這樣規定的:“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孔雀東南飛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古代基本上不講愛情,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愛情是人們的美好理想而已。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故事《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與婆婆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丈夫焦仲卿只能尊母命將劉蘭芝休了。雖然劉蘭芝人很好,“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焦母就是看不上她,故意找茬:“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休掉了媳婦的焦仲卿感情上受到嚴重打擊,劉蘭芝被娘家逼迫改嫁太守,也感到萬念俱灰,最后兩人雙雙殉情,釀成悲劇。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同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南宋的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陸游娶了唐婉,但陸母通過自卦認為唐婉會克死自己,硬讓陸游休了唐婉。陸游無奈只得尊母命休了唐婉。并留下一首千古絕唱:“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姜詩與龐三春的故事堪稱婆媳矛盾的典范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過,陸游與唐婉兒并沒有殉情,唐婉改嫁,陸游再娶,二人詩唱相和,只是感嘆婆媳矛盾造成的離和而已。Hev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唐代兵部尚書李迥秀沒有焦仲卿與陸游那么多感嘆,有一次媳婦罵了婆婆的一個隨嫁婢女,讓婆婆感到不高興。按理說罵一個身份低賤的婢女有什么關系,但李迥秀的母親出身低微,大概是有點物傷其類的感受吧。李迥秀聽說母親因為媳婦的問題不高興,毫不猶豫地把媳婦休了,他的理由是:“娶妻的目的是伺候母親,如果惹得母親生氣了?怎么能留她?”。李迥秀對媳婦沒有一點同情,完全站在婆婆的立場。大概也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情結吧。休一個再娶一個就是了。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